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石碑起名游戏冶源古镇四门石匾

2025年10月21日 风云资讯

冶源古镇四门石匾

作者 | 冯益汉

冶源古镇是当年由临朐县城南去寺头、九山的唯一通道。至1957年临九公路才改经车家沟村西南经海浮山西麓,再经迟家庄、宫家坡村东往南去……

冶源当年即属交通要街之古镇,其南靠海浮山,镇区中流出薰冶水。四周环筑高约两丈的城墙,就有四座出入的城门。而四座城门上又各镶嵌一块长98公分,宽42公分的石匾。值得一提的却是:这大门上方石匾并不是按惯例镌刻“冶源”二字;而是各按方位、景观引经据典组词以镌的。如东门:安澜;西门:环山;南门:来熏;北门:砥柱。

安澜——按传说:当年每到洪汛季节,冶源镇东门正对的一箭之地的弥河蛟洞(今已压在冶源水库主坝底下)中的两头蛟龙就会兴妖作怪:两蛟在河道中抵住头,那洪水就壅塞不流,水面陡涨,向河两边淹没庄稼。可每在此时,雨幕中就会看见老龙湾的东出水口“三星桥”处会飞出两盏“红灯”。这两盏“红灯”绕斗蛟旋转三匝,蛟斗遂解,洪水立即下泻,水患遂解。据说:那两盏“红灯”乃是老龙被气得发了红的双眼。后来,弥河东岸的几个村庄取名“蛟斗”,演为“焦头”。冶源镇东门乃老龙出巡以安抚波澜的地方,故大门上方石匾镌“安澜”。

环山——冶源古镇的西门,环绕海浮山状若“龙头”而“龙身”逶迤西北向的王家山、鞍塔山和蜡山,西门“环山”名副其实。西门外并无阳关大道,只有小路北通车家沟村,西南方通井头、老崖窟也是小路。直到1957年临(朐)九(山)公路越过冶源镇西门外,方成为南北通衢。

来熏——冶源古镇南门,偏冶源古镇围墙西南方面,对海浮山西侧,南通5里外的迟家庄。“来薰”引“一夜薰风起,小麦拂陇黄”。“熏风”,南风。又因南门斜对青山,又曾称“来青”;南门广纳阳光,又名“纳阳”。

砥柱——冶源古镇之北门,首当冲要,以北门锁钥,中衢大道,谓砥柱中流,喻挺立在激流之中。又因北门正对北方,仰观天空北斗星,故又称“仰斗”。

冶源古镇城墙及四门始建于何年,已失记载。明嘉靖《青州府志》载:冶源玉泉寺,始建于北魏初期。至天顺帝末年,玉泉寺海量僧造反,居于盘阳的万户侯冯才兴奉命平叛,那时候冶源镇已会有城墙六门供设防。明代著名散曲家冯惟敏寓居冶源老龙湾畔,他在所著《冶源大十景》中记“飞云阁半空缥缈”。这飞云阁俗称北阁子,就是北门内的“外城内郭”。至1945年的《五月十三打冶源》(歌名),冶源古镇的四门及城墙是最后一次炸毁了。

在老龙湾风景区内的“万宝泉”石碑,刻有“清同治十年(1871)冯锡田书”。而冶源现唯一存下的原东门“安澜”石匾,长98公分,宽42公分。这说明:在1871年前后,冶源古镇东门曾经重新修建,才由家住老龙湾畔的冯惟敏的第十一代孙冯锡田为楷书“安澜”的。

冶源古镇城门的东门匾“安澜”,现在老龙湾风景区内的善息泉东侧。其他西、北、南门的石匾已经遗失了。至于北门的“砥柱” 和南门的“来熏”、“来青”和“纳阳”是如何交替使用的,也无可考究了。但冶源古镇四门石匾不刻地名而另选命题,当是一奇。2015年,冶北村官郭中顺听我建议,在北店石河桥南50米的斜东向(当年通向冶源之路)路口安放一块巨石镌“砥柱”二字。这倒合砥柱之释:“……亦名三门山……黄河中,河水至此分流,包山而过……”但今冶源北临大石水的“砥柱”巨石,仅是纪史标志物而已。

——2021.5.24重写此稿(图片/李传彬)

冯益汉(1944一),笔名艺翰,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编剧,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期刊官网

山西冶金杂志

美术文献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