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际素食日

膳房起名不少与名人有关的名菜不仅出名而且

2025年10月21日 风云资讯

#春日生活打卡季#​#头条提现门槛下放至1元啦#​人们常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事实确实如此,而且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我国的饮食文化里,有许多的菜肴,就与人的名字相关,且是名人。这些与名人有关的名菜,不仅出名,而且深受人们的欢迎。那么,您都吃过哪些呢?

五柳鱼。五柳鱼是川菜中的一道名菜,实际上就是浇汁鱼,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唐宋以来,早就脍炙人口了。而“五柳”,则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号五柳先生。据说,杜甫在“安史之乱”时为了躲避战乱,漂泊到蜀地并亲手建了一座草堂。有一次他从附近的浣花溪里钓上几条鱼来,并亲自烹制好用来宴请好友。这道菜不仅做工精细,而且味道也让众人拍手称好。杜甫说:“陶渊明先生是我们敬佩的先贤,而这鱼背有五颜六色的细丝纹,很像柳叶,就叫它五柳鱼吧!”这,又何尝不是在敬重陶渊明的人品呢?于是,“五柳鱼”由此得名,后来便成为一道四川名菜,并一直流传至今。

曹操鸡。曹操鸡也被称之为“逍遥鸡”,是安徽合肥的传统名菜,始创于三国时期。相传,曹操统一北方之后,从都城洛阳率领83万大军南下征伐孙吴,大军行至庐州(今安徽合肥)时,因军政事务太忙,操劳过度,头痛的老毛病又发作了,并且严重到了卧床不起。行军膳房的厨师们遵照医生的嘱咐,选用了当地的小仔鸡精心烹制成了一道药膳鸡。曹操食后感到味道精美,十分喜爱,并随之头疼病渐愈,身体也很快康复。从此之后,他每每进餐时,必常食此鸡,故而被后来人称为“曹操鸡”。

子龙脱袍。“子龙脱袍”是湖南菜系中的一道名菜,也是一道以鳝鱼为主料的传统湘菜,实际上就是熘炒鳝丝。这道菜名中的“子龙”,指的就是三国时期的蜀国著名 “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其实,这道名菜跟赵云本人并没有直接的渊源。但是,因为用鳝鱼制作这道菜的过程当中,需要经过把鳝鱼破腹、剔骨、去头、脱皮等工序,特别是鳝鱼的脱皮,非常像古代武将的脱掉战袍,故才将此菜取名为“子龙脱袍”的。也许是既生动形象,又是对赵子龙将军的敬佩和纪念,更是把这道菜肴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吧。

太白鸭子。太白鸭子属于川菜系中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有关。李白幼年随父迁居在四川生活了近20年,这其中他特别爱吃当地的名菜焖蒸鸭子。这道菜是将鸭子放入盛器内,加酒等多种调料,注入汤汁,用一大张浸湿的绵纸,封严盛器口,蒸烂后保持原汁原味,既香且嫩。天宝元年,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供奉翰林。他就在焖蒸鸭子的基础上,用百年陈酿花雕酒、枸杞、三七等蒸肥鸭献给玄宗,玄宗非常欣赏,故将这道菜赐名为“太白鸭”。

东坡肉。东坡肉是一道非常出名的名菜,属于浙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相传是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创制的。东坡肉的菜品皮薄肉嫩,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破碎,香糯而不肥腻。东坡肉的最早发源地是湖北的黄冈。1080年,苏东坡谪居在黄冈时,因当地猪多而肉很便宜,所以才创制出了这种吃猪肉的好方法和好菜肴。

左宗棠鸡。左宗棠鸡也称为“左公鸡”,是湖南菜系中的传统特色名菜。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且功勋盖世的人物,也是近代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还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52年,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司令雷德福特访问台湾,台湾方面负责接待的海军总司令梁序昭连续3天菜品不重样地设宴款待,并请彭长贵掌厨。当雷德福特品尝到这道菜并询问菜名时,彭因是湖南人,所以希望菜名既响亮又能与湖南扯上关系,于是就随口起名:“左宗棠鸡”。

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川菜系中的一道传统名菜。其主要原料为豆腐,其它配料还有牛肉末(或猪肉末)、辣椒、花椒等等。此菜大约在清代的同治初年,即1874年,由成都市北郊的万福桥一家名为“陈兴盛饭铺”的小饭店老板娘陈刘氏所创制。因为陈刘氏脸上有些麻点,故人称陈麻婆,而由她发明的这一道以豆腐为主要食材的菜品,就被称之为“陈麻婆豆腐”了,后来又被简称为“麻婆豆腐”。

包公鱼。包公鱼是安徽的一道出名的传统名菜,属于冷菜类。这道菜的菜品色泽酱红,鱼制作得骨酥肉烂,入口即化,酥香味美,回味无穷。据说,此菜是通过考证和复原包公包拯的“包府家菜”时,被整理出来的。同时,也是包拯包青天为官清廉、生活居简的一个见证。相传,连包河中的莲藕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是断而无丝的,这也应该是包公铁面无私的象征吧。

宫保鸡丁。宫保鸡丁是由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制的。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好辣香味的菜肴。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原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了。实际上,所谓的“宫保”,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因此,他发明的这道菜才得名“宫保鸡丁”的。至于后来出现的“宫保肉丁”,和传到西方后被改良的“西式宫保鸡丁”,都是许多人喜欢吃的菜肴。

李鸿章杂烩。又称为“李鸿章大杂烩”,是安徽省合肥市的一道传统名菜,相传与晚清名臣李鸿章有关。此菜以鸡肉为主料,佐以水发海参、油发鱼肚、水发鱿鱼等多种辅料烹制而成的,味道多样,醇香不腻,咸鲜可口。据说,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李鸿章访问美国时,在使馆宴请宾客。因中国菜好吃,连吃了几个小时,宾客仍未下席。此时,主菜已用完,厨师只得将做菜剩下的边角料,混在一起煮熟,凑成一道菜。宾客吃后连声叫好,问及菜名时,李鸿章答道:“好吃多吃!”岂料“好吃多吃”与英语的“杂烩”发音正好相近,于是后来此菜便被命名为“李鸿章杂烩”了。

个人观点,欢迎评论,敬请关注。

成才编辑部

对联官网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