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市镇新房装修品牌叮当尚学作为湘乡十大牛
2025年10月24日 风云资讯
"杨老师,下次您要用车就电话我,我随时陪您走访!"
"杨妈妈,我进步了,期中考试是班级第一,年级前五名!"
"杨老师,小芳我管了,每月500元,一直资助她到大学毕业!"
"杨老师,我是您的学生陈捷,我转9000块钱给您资助我选中的7个孩子。"
"杨老师,小杰住在几病室?我们 班募捐了11550元爱心款,我们现在在医院!"
"杨老师,孩子不玩游戏了,孩子开朗了,孩子进步了,孩子获奖了……是您让他完全改变了,谢谢您!"
"杨老师,我们成立了安中爱心群,我们一对一资助10个孩子,哪天您带我们去送助学款!我们也要做志愿者!"
有一个人,她每天就被这样的信任和感动以及别人需要包围着!无论她走到哪所学校,学校的领导老师们都会不辞辛苦地带她走访。她就是视生命如火炉,燃烧只为温暖他人的湘乡市潭市镇中学的英语老师杨亚萍,也是我们叮当尚学的007号志愿者。
2012年10月杨老师因班上一个特别的孩子而与叮当尚学的发起人李小龙老师结缘,也因此认识了关工委王君斌主任和一些叮当尚学志愿者。通过叮当尚学,那个孩子很快便得到了爱心人士一对一的帮助。杨老师忽然想到:生活中还有很多跟他一样的孩子可以通过网络得到爱心人士的帮助,于是杨老师主动提出,加入到李小龙老师的助学队伍中去。从此,她所有的业余时间就奔走在这条并不平坦的助学路上。
31年坚守在农村教学第一线,勤于耕耘的平凡乡村女教师,获得了100多个荣誉证书,教学成绩骄人;五年助学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走访了全市400多个贫困学生家庭,将100多万爱心助学款发放到了孩子手中。组织了十几次大型的爱心衣物、课桌、床铺、书籍等捐赠活动及助学款的集中发放活动,湖南教育电视台、湘潭湘乡电视台、今日女报、成都商报、湘潭日报晚报都做过相关报道。杨亚萍的名字已经让很多人熟悉、铭记。
做志愿者需要时间,杨老师要教一个班的英语,还负责了学校的工会和英语教研组以及"潭市镇爱心办公室"的工作。除了在学校,杨老师的大部分休息时间都花在了助学这件事上,曾经她和爱心司机一天从早到晚13个小时内走了潭市、巴江、东郊、一中、东山、二中高中和初中部,一天共发放了50个孩子本期的爱心助学款31900元。做志愿者没有工资没有收入,有时还经常自掏腰包。外地人士来看孩子,她和爱心司机都是全程陪同去孩子家里走访。可就算是如此地掏心掏肺,还是有一部分人不理解,甚至是质疑她的目的。
熟悉她的朋友一个个劝她退出。她这人天生头脑简单,更不喜欢争长论短,是个典型的行动派。所以听到这些,她只是笑笑,因为没有人理解,只有她自己最明白:每走进一个家庭,每看到一个处境困难者,她就感觉他们都是曾经的自己!因为这一切她都感同身受:曾经初为人母的她为给学生补课而延误儿子的病痛失爱子;曾因过多的关注工作和助学而缺失了对女儿的陪伴,女儿一度放话说自己以后绝对不当老师,但后来也一起跟她走上了助学之路;曾因超负荷的教学而做了声带手术没了动听的声音;曾经一场大火把她新装修的房子烧得面目全非,她和女儿在大火中艰难逃生;曾把一切留给了一个背叛自己的男人,带着刚上大学的女儿一无所有地离开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家……在她无助时,是无数双温暖的手拉着她走过了一道道坎坷。也正因为有那么多关爱她的人给她力量,才使她这个不再年轻的乡村女教师克服重重困难,在40几岁后重新站起来从市里到省里带着她的山里娃参加一个个教学活动和比赛,短短几年获得了100多个荣誉证书,其中省市级以上的就近80个,有人笑她是获奖专业户。但她心里清楚,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所有关爱她的领导、同事、亲人、朋友和她挚爱的孩子们。是他们的帮助和不离不弃让我这个平凡的小女人活出了真的自我,谱写了不一样的人生! 他们当初帮她时不求回报,而她要做的就是把这种爱传递下去。作为一名志愿者老师,她只是希望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每一个有缘的孩子,这世上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她希望通过现身说法,让一个个如她一般的人走出困境,少走弯路,活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也许会有人会问,"你每天忙着工作和助学是否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不是!她爱工作,爱生活,爱旅游,爱保健,爱唱爱跳爱臭美……微信上有篇文章"祖国99个绝美的地方,据说去过40个以上就是旅游达人了",一看,她去了28个。每年她都会给自己放个假,背着行囊远行;杨老师爱唱歌,嗓子做手术后就只能唱些男人唱的歌了,所以在唱歌时她就成了一个霸气的汉子;爱臭美吗,众所周知的了,老大不小了,快50的人了,还是改不了。杨老师还有很多外号:杨裁缝,杨医生,杨厨师、杨师傅等。她班上的那些孩子们每天"萍姐,萍姐"地叫。总之,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她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杨老师说:"人嘛,一辈子很短,要活就活出自己的精彩"!
一路走来,她感恩人生路上每一个有缘人,是他们的不离不弃和无私大爱,点燃了她生命的火焰,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克服困难坚定前行;感恩生活,是曾经的苦难锤炼了她,坚定了她的信念,让她明白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感恩三尺讲台,让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爱着这许许多多的孩子,也被这许许多多的孩子深爱着。也许真如湘潭那群七八十岁帮她资助孩子们的信佛的奶奶们说的:"杨老师,你会越来越好的,因为佛在你身上加持了一种力量!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