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子碗修复小窍门七十年代农民有多穷坏盘子
2025年10月28日 风云资讯
六七十年代,农民家庭当中,盘子碗,盆,水缸,铁锅这些家什,一般是不会买新的的,因为没钱。
偶尔因为家里人使用损坏,只要不是碎掉了,家里所有的陶瓷制品,都是修好了继续使用。修这些家什的,叫锔匠。
锔匠,是农业时代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业。锔匠们平时走街串巷,在村里给人家修理各种陶瓷制品,和铁锅。他们吆喝的声音是:锔盘子锔碗锔大缸,锔锅锔大缸盆。
锔匠修理的陶瓷制品,不能是碎成很多块的,而只能是有裂纹,裂成两瓣,最多不能超过三瓣,包括铁锅。
如果一只碗碎掉了,可能需要几十个锔子才能修好,那锔子本身的价值,超过了盘子碗,不会有人做这样赔本的买卖。水缸和铁锅的价值比较高,修理用的锔子多一点,同样也不会超过物品本身价值。但是,锔过的东西,不能完全保证密封性。所以,如果用的锔子比较多,即使锔好了,水缸和铁锅,也不能恢复到锔之前的状态,仍然是个残次品,同样不具备修理的价值。
锔匠家伙事儿主要有两种:锔弓,锔子。锔子,两头尖中间扁平的薄铁片,长度一厘米多,宽度一毫米左右。锔子应该是生铁的,带一定弹性,但是仍然可以弯曲。没有使用之前是直的,钉进锔孔后,就像是个大号的订书钉,把裂纹两边往紧了拉。
锔弓分为两个部分:弓和钻。锔弓跟弓箭的弓形状很像,只是弓弦用的是普通稍粗一点的线,弓身也不需要太大的弹性。锔弓的钻,形状像个稍大一些的锥子,不过锥子的尖头部分是个钻头,能够在陶瓷、铁锅上边钻出孔洞来。锔匠拿到要修理的器皿,把弓弦缠绕在钻头上,一手固定钻头,一手以拉小提琴的动作移动锔弓,在裂纹两边相应的部位钻出小孔,再把锔子固定在两个小孔上,砸平。需要用几个锔子,根据裂纹的长度决定。一般来说,一个盘子碗的裂纹,如果需要用到5个以上的锔子,那这个物品修理的价值就值得考虑了。如果是体积比较大的铁锅、水缸,裂纹部位在靠近锅的边缘部位,锔了防止裂纹扩大,还可以继续使用。如果裂纹在底部,那就不能用锔匠修理,需要补锅匠才能修理了。
我不记得锔匠的收费标准是什么样的,估计就是按锔子数量收费。锔物品的过程很快,从钻眼儿到钉锔子,估计一分钟能完成好几个,所以收费不会很多。那时候一只瓷碗的价格在一毛钱上下,如果锔子一分钱一个的话是比较合理的,再少了锔匠能不能赚钱就是个问题了。再多的话,也没人锔一个碗这样的器皿了。
锔匠,在中国的历史上,应该很早就出现了。这个行业,反映的是农村生活的不富足。所谓中华民族崇尚节俭,勤俭持家的光荣传统,从根源上说,还是生产能力的不足。当改革开放以后,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锔匠这样只能赚蝇头小利的行业,必然逐渐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