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媒体资讯

饼干盒子打不开什么小窍门12个字帮你轻松

2025年10月28日 风云资讯

问:一个两岁娃的破坏力有多大?

答:能让父母气的想原地爆炸。

周天带着两个娃去商场,给妍妍买了一个蛋卷冰激凌。

吃到最后,都化得差不多了,流的到处都是。妍妍伸手给我,我以为不要了,拿过来就扔了。

没想到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妍妍开始大哭大闹,摔了我又买给她的冰激凌,摔了哥哥给她的吃的,打我,站在电梯口不肯走,一声比一声哭的响亮。

当时商场的人来来往往,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要看一眼妍妍,以及旁边手足无措的我。

我无比窘迫的带着帅帅在不远处站着,期待妍妍能自己不哭了,或者我能福至心灵想到什么办法来。

这时候不知道哪个店里的一个大姐走出来,给了妍妍两个气球,妍妍瞬间破涕为笑。那一刻我怀疑上一秒还在大闹的妍妍是我的幻觉。

大姐拍拍我的肩膀同情的走了,留下凌乱的我和开心玩气球的妍妍。

1.两岁孩子,真的是父母的噩梦。讲道理好像根本听不懂。说什么还非要反着来。实在忍不住吼一顿,人家比你还凶。两岁之前还是那个软萌可爱的小宝宝,结果一眨眼就变成了小恶魔,这到底是怎么了?

理解孩子是养育的根本。想知道两岁孩子为什么这样让人头疼,我们需要从孩子的心理发展上找原因。

瑞士心理学家让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叫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2岁,正好处于这一阶段。

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制定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简单来说,这一阶段的孩子,思维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1岁多开始有“我”的意识之后,他们就不再是婴儿期那个只知道饿了和尿湿了的宝宝了。

他们开始有了新的思维方式,开始用自己的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没有成年人这样的规则感和道德感,所以在我们看来,两岁孩子是那么胡搅蛮缠又随心所欲:什么东西都是“我的”,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摔东西,跟别人抢玩具,具有攻击性,你说往东他偏往西。

一句话,两岁孩子的这种表现并不是要针对父母,而是他们在探索世界,建立认知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就像你下载了一个新游戏,进去之后一定是先去熟悉规则,通过和各种NPC对话,接任务,最终了解这个游戏是什么路数。这个过程中你肯定会犯很多错,比如不理解规则而做出一些坑队友的举动,但最终当你熟悉了一切,你又会变成一个游刃有余的老玩家了。

2.既然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阶段,那我们再来看看,作为父母,该怎么帮助孩子也帮助自己顺利的度过呢?

一是创造环境。

孩子两岁的时候,探索欲望强,什么都想试试,但你又担心他年纪小会出危险,于是要去阻止。可是别忘了两岁孩子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你不让做的事他非要做,于是天天各种矛盾。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不希望孩子动的东西,尽量收起来放到他够不到的地方,比如贵重物品、易碎品。

不希望孩子去的地方,就不要去。上周有个妈妈来咨询我,说她两岁的女儿非要自己上扶梯,特别危险,可是就不让任何人领着,她怎么说都不听,最后只好骂了一顿,孩子嚎啕大哭,他自己也气的够呛。

这种事对于两岁孩子来说太常见了,妍妍也是,电梯必须自己上,上去之后不许任何人扶。哥哥玩的大型游乐设施自己非要上去,不去就大哭大闹一句都听不进去。

解决的办法就是,不带她去做扶梯,我们可以坐直梯。大型游乐设施也不带她过去。同理,只要是你觉得危险的地方,就尽量不去,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非常有用。

那是不是意味着限制了孩子的发展,让他少了很多长见识的机会呢?

并不是的。对两岁孩子来说,在安全和见识之间,我认为保证安全最重要,更何况这些事情,孩子身体条件具备了之后,做起来会很简单。就像小时候不能坐的过山车,等长大了再去坐,不但危险少了,还能更好的体会刺激好玩的感觉。

那如果是必须要做的事呢?我们接着再看。

二是多做少说

既然两岁的孩子听不进去我们说的,而且还要唱反调,那我们就用做来代替说。比如孩子打不开饼干盒子,气的扔到地上。你会怎么做?我猜你肯定会说:“不要乱扔东西,赶紧拣起来!”

恭喜你,你又给了两岁孩子一个跟你唱反调的机会。

合理的做法是,你帮孩子捡起来,在她面前做示范,先把外面的包装纸撕掉,然后再把盒子打开。过程中可以用语言表达这个步骤,然后让孩子也试试。

再比如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每次穿不上又急的大哭大叫,你会怎么做?可以找个空闲的时间,用一件大一点的好穿的衣服来训练孩子,你自己那一件衣服做示范,夸张一点,说:“哎呀,我的头要钻进衣服洞洞里面去啦!”然后看着孩子做。

三是积极共情我们试想一下,假设有一件事我们特别想做却一直做不好,我们是什么感受?比如在单位的运动会上,所有同事都能从跳马上跳过去,你试了几次还不行,心里难受吗?是不是特别沮丧,只想大哭一场?

两岁孩子经常面临这样的情景:爸爸妈妈和哥哥都可以拿筷子吃饭,为什么我试了半天就是不行?他们都能自己穿衣服,为什么我不行?各个可以吃冰激凌,为什么我不行?哥哥可以用大碗吃饭,为什么我只能用塑料的小碗?

他们一次次的尝试又一次次的失败,心里的打击无法言喻。所以有时候你会看到前一秒还好好的娃,后一秒就暴怒不已,把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扔的到处都是。

如果没有共情,我们会觉得这是无理取闹,没事找事,可是共情之后你会知道,这只是他们被深深的挫败感和无力感给打倒了。

我们要做的,就是抱抱他们,拍拍他们的背,说:“妈妈知道你很生气/难过/伤心/沮丧......”等着他们平静下来。

这期间,很可能孩子会因为我们的共情而更加伤心,激动,有的孩子会打妈妈(妍妍就是),我们尽量去握住他的手,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但不可以打妈妈。

如果是在公共场合,就像在商场,客观环境或者时间不允许我们长时间哄孩子,或者孩子情绪特别激动让你也心烦意乱,还有个好办法就是转移注意力。就像大姐给妍妍的气球,一下就让她不哭了。等回家以后,我们再跟孩子谈谈这件事,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

朱熹说:“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两岁孩子模仿能力强,求知欲旺盛,大脑和身体都在飞速发展,虽说看起来“可怕”“心烦”,但正是成长的大好机会。我们得耐下心来教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能够在学习中增长智慧和丰富技能,在被爱滋养的心灵中萌发美好品行的种子。

作者:肖肖Serena,二宝妈妈,正面管教讲师,在与两个孩子斗智斗勇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欢迎加我个人微信(ID:xy-serena)交流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的方法。往期相关文章:

孩子哭闹不止怎么应对?切记这8个小技巧,让你从此耳根清净

孩子抢玩具抢的快打起来了,你管还是不管?

面包不切三角形就大哭,还打妈妈:孩子情绪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中国水运官网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网站

汽车电器杂志社

汽车电器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