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牙自己拔小窍门拔罐竟然把自己门牙弄断
2025年10月28日 风云资讯
听说过拔罐不小心把人皮肤烫伤的,但还没听说过拔罐把自己门牙弄断的。有朋友聊天说有一小姑娘,老师罐子拔上让她几分钟后拔掉,小姑娘不知道怎么拔,就使劲往上拉,罐子吸得很牢,拔不掉,客人也是没经验,跟小姑娘说俩人一起使劲,然后罐子拔下来了,但是用力过猛,罐子磕到嘴上把自己门牙撞断了。这都是人才啊,基本的操作很简单,这样的培训都没有就上岗,真是害人害己。
拔罐法,是利用燃烧、抽吸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患处,产生良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拔罐后,引起局部组织充血或皮下轻度瘀血,使机体气血活动旺盛,经络通畅。拔罐法无痛无创,使用安全,便于推广应用。
一、罐的种类
罐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等。
(一)竹罐用坚韧成熟的青竹,按节锯断一端,留节作为底,一端去节作罐口,将外形磨制成两端稍小、中间稍大,且平整光滑的腰鼓状,罐长度与口径比例适度,规格据材而定,大小不等。它的优点是取材容易、制作简便、轻巧价廉、不易跌碎,可用于身体各部多种罐法,尤多用于水煮罐法。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克服燥裂的方法是:竹罐用3~5天后,可用清水泡一次,每次泡1~3小时,甩干后再用)、吸着力不大。
(二)陶罐由陶土烧制而成,罐的两端较小,中间略向外展,形同腰鼓,口径的大小不一,口径小的较短,口径大的则较长。陶罐的优点是:吸力大,宜于高温消毒。其缺点是易破碎,较重,不透明,目前已不常用。
(三)玻璃罐系用耐热质硬的透明玻璃制成,形状如笆斗,口小肚大,口边微厚而略向外翻,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窥见罐内皮肤的瘀血、出血等情况,吸附力大,适用于全身各部,可施多种罐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罐具之一。缺点是易破碎。
(四)抽气罐
1.连体式抽气罐 是罐与抽气器连为一体的抽气罐具,其罐上部为圆柱形抽气筒,下部为腰鼓形罐体,用双逆止阀产生负压,吸附力可随意调节,不易破碎,宜用于多部位拔罐。
2.注射器抽气罐 系将保留带锌皮橡胶瓶塞的青霉素或链霉素瓶的底去掉,并打磨光滑平整作罐具。使用时将罐口吸拔相应部位,用注射器针头经橡皮塞刺入罐内,抽出空气而拔罐。可用于头、面、手、脚及皮肤较薄部位。
二、吸拔方法
(一)拔罐前的准备在拔罐前,应先做好各种应用物品的准备,如各种型号的火罐、燃料、消毒用品、镊子等。应用刺络拔罐时,当备三棱针、皮肤针等;使用抽气拔罐,尚需准备抽气瓶、注射器或抽气仪;若用煮沸法和药罐,当准备煮沸用的有关物品和药物,以便随时选用。
(二)罐的吸附方法罐的吸附方法有多种,其总的操作要领是,医者的动作要做到轻、快、准、稳,这样才能使火力足,吸附力强。现将临床常用的方法简介如下:
1.火罐法 系借燃烧火力,排出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将罐吸附于体表的方法。根据用火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闪火法 用镊子夹95%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中段绕1~2圈后再抽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即可吸附。此法适用于各部位,较为安全,临床最常用。
(2)贴棉法 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部位上。用此法时应注意棉片所浸含的酒精要适量,酒精过多或过少均易发生棉片坠落,且酒精过多尚易淌流于罐口而烧伤皮肤。本法适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
(3)投火法 将折叠的软质纸卷(或95%酒精棉球)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卷烧完,迅即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上,这样纸卷未燃的一端向下,可避免烫伤皮肤。本法多用于身体侧面横向拔罐。
(4)架火法 取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如胶木瓶盖等),上置95%酒精棉球,放在应拔的部位上,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的吸附力。
2.水罐法 先将竹罐若干个放在锅内加水煮沸(以2~3分钟为宜,不宜超过5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将罐口朝下夹住,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按在皮肤上,按压约半分钟,即能吸住。
3.抽气法 先将特制的塑料抽气罐(或用青、链霉素等废瓶磨制成的抽气罐)紧扣在要拔的部位上,用抽气仪(或注射器)从橡皮塞处抽出罐内空气,使之产生负压,即可吸住。
三、起罐方法
医者应动作轻柔、协调,双手配合。用一手拿住火罐,另一手将火罐口边缘的皮肤轻轻按下,或将罐特制的进气阀拉起,待空气缓缓进入罐内后,罐即起下。切不可硬拔,以免损伤皮肤。若起罐太快,易使空气快速进入罐内,则负压骤减,产生疼痛。
知道方法,拔罐就是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