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油渍怎么洗掉小窍门草莓技术三种常见侵
2025年10月28日 风云资讯
在每年的草莓种植过程中,果农们会经常遇见三种侵染性病害,由于具有传染性特质,所以要尤其重视防治。但是,有些果农对其了解得并不透彻,也疏于防治,结果遭受了损失。本文将详细地介绍这三种侵染性病害的情况,希望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
在讲述之前,我们先来普及一下什么是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是指由生物因素(真菌、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螨类等)引起的植物病害都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也称寄生性病害。
种植草莓要重视病害防治
侵染性病害的特点是只要有一棵病株,即可在田间进行疯狂传播、蔓延,由点到面扩散,危害性极大。
了解了侵染性病害的特点,在养护草莓的过程中,可以引起果农们的警醒和重视,会更加细致地提前进行观察和防治。
01草莓灰霉病1.主要病症
草莓灰霉病主要为害花器(花萼、花瓣)和果实、叶片,是草莓花果期最重要的病害之一。
草莓发生灰霉病的主要病症如下:
①花器受害:早期草莓花萼会有水渍状小点,花萼变红;②幼果受害:幼果蒂部呈水渍状软化,使草莓幼果湿腐,导致发育停止;草莓成熟果实灰霉病
③成熟果实受害:初期草莓出现油渍状褐色小斑点,湿度大时,可产生灰褐色霉状物,干燥时,病果呈于腐状,并向果内发展,易脱落。④叶片受害:初期叶片的叶缘感病出现暗色污斑,大小不一;后期呈红褐色病斑, 叶缘萎缩、枯焦,发病部位出现灰色霉状物。2.发病规律
①发病条件:草莓灰霉病在温度适宜、湿度高的环境条件下易发,由真菌引起。在开花后,温度在 18℃-20℃,相对湿度 60%以上时容易发生草莓灰霉病。②易感地区、时间:在北京地区,1月上旬-3月下旬是草莓灰霉病的高发期。③养护过程中的诱发因素:灌水过多、积水;草莓种植密度过大;施氮肥过多;大棚内通风不畅时都容易引发灰霉病的发生。3.防治措施
①监测防治—密切观察,做好预防工作
a.监测大棚内温、湿度变化,及时通风,为草莓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b.密切观察草莓的生长情况,观察是否有病害发生,一旦发现花萼背面有红褐色,叶片和果实上有水浸状小点、灰色霉层等,要及时用药防治。
②化学防治—早发现,科学安全合理用药
由于草莓是鲜食水果,所以用药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a.用药原则:选准药剂,对症下药;谨记选用“低浓度、低残留”农药;交替施药,避免发生抗药性。
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b.用药类别:发病前期可用腐霉利烟剂进行熏蒸,在傍晚时,放置于各个棚内点燃闭棚过夜,连熏 2~3 次;也可用 500 倍液的氯霉素喷洒,或用克菌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瑞毒霉 1500-2000 倍液喷洒;也可喷 50%速克灵 1500 倍液、1:1:200 波尔多液、40%多·硫悬浮剂 600 倍液、50%灰霉灵500倍液进行防治。
c.用药时间:一周 1 次, 连续喷 2-3 次。
③养护管理方法—改善环境条件,减少诱发机会
a.选用抗病品种,降低植株密度,摘除老叶;
b.实行轮作,一年一换生长环境;
c.草莓定植前深耕,高畦栽培,每亩撒施 25%多菌灵粉剂 5~6 公斤,进行消毒;
d.在生长期或发病期,注意科学通风、排湿,阴天也要适当放风来降低湿度;
e.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应增施磷钾肥;
f.及时摘除病株、病果,清理干净。
良好的生长环境,草莓喜获丰收
02草莓白粉病1.主要病症
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和果实,果实相对受害更严重,发病时在表面密生一层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
①果实受害:早期感病,影响草莓的发育,且可造成僵果;中后期果实感病会呈现着色不匀、变软。②叶片受害:初期叶片受害出现大小不等的病斑,在叶背表面产生白色丝状、粉状物(病菌的分生 孢子),新叶比老叶更易感病;后期叶缘向上卷起,呈黄褐色,萎缩、枯焦。③叶柄、花萼、果梗等受害:感病严重时,叶柄、花萼和果梗等都会受害,花瓣感病时变红,影响开放,发病部位出现白粉状物,甚至全株死亡。草莓白粉病
2.发病规律
①发病条件:草莓白粉病由真菌引起,当温度达到15℃-25℃、相对湿度达到40%-80%时,容易发病、蔓延,在温度高于35℃或低于 5℃ 时,对病害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②易感场地、时间:温室、大棚生产草莓,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 11月-次年3月中下旬是病害的高发期。③养护过程中的诱发因素:生产上栽培密度过高;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空气湿度较大;氮肥施用较多时,容易发生病害。3.防治措施
①监测防治
a.监测大棚内温、湿度变化,及时通风,降温、降湿;
b.观察是否有病害发生,一旦发现在叶、果表面有密生一层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物,应先采收完成熟果,然后及时喷药防治。
②化学防治
a.用药原则:选准药剂,对症下药;谨记选用“低浓度、低残留”农药;交替施药,避免发生抗药性。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b.用药类别:移栽前,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浸植株 5 分钟,灭螨锰可湿性粉剂 2500~4000 倍液,进行消毒、杀菌;病害初发前期,可用 50%退菌特 800 倍液、50% 多硫悬浮剂 500 倍液、10%世高 1500 倍液、43%菌力克、40%福星等药剂喷雾。
c.用药时间:一周1次,连续喷 2-3 次。
③养护管理防治
a.选用抗病品种或搭配种植抗性较强的品种,栽植密度要适宜;
b.实行轮作,以十字花科蔬菜、豆科作物作为换耕比较好;
c.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应增施磷钾肥;
d.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老叶,进行深埋,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03草莓根腐病1.主要病症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该病会造成根部腐烂,叶片发黄、枯萎,最终全株死亡。
①地下根系受害:真菌从根的尖端侵入后向根心发展,根的中心呈红色或淡红色,后期逐渐变成黑褐色且腐烂。②地上叶片受害:从基部叶片边缘始变为红褐色,逐渐凋萎枯死。2.发病规律
①发病条件:由真菌引起,与土壤环境关系密切,重茬地病发严重,果实产量也随之下降。②易感场地、时间:低洼地发病重,一般多在3月下旬-4月上旬出现病害,5月进入发病高峰期。③养护过程中的诱发因素: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性差,根部积水腐烂;土壤板结,透气性不好,根系呼吸困难;移植时伤口未处理,病菌感染。草莓根腐病
3.防治方法
①合理轮作—移栽前、定植时预防
a.移栽前对育苗地土壤深翻,且进行彻底消毒或高温处理;
b.不栽种病苗,及时清除田间前茬病株和病残体,集中清除;定植时要及时摘除老叶、残叶。
②化学防治
草莓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在育苗时用高锰酸钾每平米2-4克,进行喷淋;移栽前后用高锰酸钾,稀释1500倍液,每株200毫升,进行灌根,或者用 50%速克灵对种苗消毒 3 次,或者用克菌丹药液浸苗根。
③养护管理防治
a.有机肥多点,氮肥适量,增施磷钾肥、叶面肥,促进植株健壮,加强抗性;
b.合理浇水,防止棚内积水;
c.在草莓开花前、幼果期、膨大期,要及时喷洒药剂,提高坐果率,均衡营养。
对于草莓的三种常见“侵染性病害”,防治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染源,封锁发病中心,对感病植株及时进行防治。
总结本文以草莓的三种常见“侵染性病害”切入,草莓作为大众喜爱的水果之一,在种植时却频频受病害的袭击,使品质下降,果产降低,一定要了解三种病害的病症、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方法,才能及时遏制病情,减少对草莓的损害和经济的损失。
对于草莓的灰霉病、白粉病、根腐病,可以从“监测预防、化学药物治理、养护管理措施到位”等方面入手,减少发生病害的几率,提高商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