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与相权是什么关系宋代为何出现二者相制
2024年02月18日 风云资讯
皇权与相权是什么关系?宋代为何出现二者相制衡的局面?
宋朝时期出现了皇权与相权相制衡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帝和臣子之间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关系,按理说皇帝是整个国家中等级最高、权力最大的人,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在皇帝之下还有一群臣子帮助皇帝做出一些科学的决策,而由于双方的立场不同,就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皇权和臣子权力的对立,这种对立直接集中于臣子的领袖——宰相和皇帝之间。
各朝各代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而在宋朝皇权和相权这两者在此消彼长的发展当中都得到了加强。这表现在两者权力的稳定,一方面皇帝的地位非常稳固,不会有人能够凌驾于皇权之上,另一方面宰相能够有效地约束皇帝,利用自己的权利防止皇帝的专制和滥权。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宋代的皇权和相权相对来说就比较平衡,形成了宋朝总体良好的政治局面。但是在宋孝宗时期,政治事务多是由皇帝下达,很少由臣子上进,从此皇权得到了加强,相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成为了后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趋势。
02.士大夫的崛起
经过了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完善和实施,宋代也基本上延续了这一选官制度,这就造成了官场中大多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他们组成了宋代的士大夫阶层。这一阶层具有其本身的开放性,即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都能够通过读书做官进入到这一阶层当中,因此他们就组成了宋代官场上的主要力量群体。
士大夫阶层的崛起影响到了宋代的政治,这表现为当时的政治形式有很大程度上是士大夫政治,他们的心中有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希望皇权和相权能够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达到自己心目中的清明政治。他们整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北宋的朋党、南宋的太学,都显示出了士大夫阶层的实力,由他们来参与朝政,就会形成上文中以大道理来左右皇帝思想的情况。
四、总结
皇权和相权强弱的问题一直是各朝各代都存在的基本问题,而在宋朝这两种权力达到了一个总体上的平衡。但在这个过程当中,皇帝也依旧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是总的决策者,而相权只是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并不是绝对的。皇帝和宰相相互制约,共同创造了宋代比较开明的政治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