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嫡长子的身份尊贵嫔妃们是如何扶持庶子
2024年02月18日 风云资讯
古代嫡长子的身份尊贵,嫔妃们是如何扶持庶子上位的?
你真的了解古代庶子是如何上位的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继承制度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过生孩子的事谁也说不准,有的没有嫡子,那么继承者只能是庶子了。我们看下古代的妃嫔是如何携庶子上位当家的。
中国历史上明确的最早的嫡长子继承制是商纣王帝辛,其实他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个嫡长子继承制不是看生孩子的这个女的的最高位分,而是生孩子的时候是什么。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可惜这两位出生时他们的妈只是妃嫔不是王后,纣王很幸运,生他的时候,他妈已经做了王后了,纣王因此成了嫡长子。这种制度为什么会出现,是和我国早期的婚姻制度有关的。
早期贵族间的婚姻非常讲究门当户对,其实国王和王后之间是合作关系,王后的家族也会是一方诸侯,这样子凭母贵,儿子的地位完全看母亲,这在后世也一直如此。雍正帝他妈生了三个儿子,如果说出身,应该是最小的十四阿哥允禵最高,当时他妈已经是德妃了,而雍正出生时就因为生母位分底而由高级妃嫔抚养。
这种合作关系也是为了国家的稳定,一旦打破,对于国家来说就是灭顶之祸。西周灭亡的原因可不是什么烽火戏诸侯,是因为周幽王废了元后和嫡子,立了褒姒和幼子。这可能是周幽王想依靠其他部族来对抗原王后的家族,可是失败了,最后王后母家申侯联合犬戎将西周灭了。这可以视为一次妃嫔携庶子上位失败的案例。
春秋战国时期都因为继承的问题导致国家大乱。晋国的骊姬之乱,让一个大国十余年动荡不安,齐国在齐桓公即位前和死后,都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导致国家不安。战国时代,秦国也因为武王的意外身故,引发了数年的诸公子之乱。嫡长子继承制的一个优越性就在于它稳定,而且嫡长子和庶子在礼法上地位是不同的,嫡长子是大宗,其余庶子是小宗,天子之位只能在大宗传承,大宗无后,才由小宗过继给大宗。这要是大宗一直有,国家就很稳定,如果没有,这就很复杂了,庶子从礼法的角度讲地位是一样的。
有人说可以搞两宫并立,这样皇后的地位不就保住了,皇帝的生母不也尊贵了。这个明朝以前咱国家就没说过两宫并尊,汉哀帝的四宫并尊那是奇葩,其他朝代只有皇后可为太后,皇帝生母要等太后死了才行。明朝第一次搞就是明宪宗时期,钱太后和周太后,生前这两人是没什么,可钱太后先死,她死了以后周太后违反组织,不让钱太后和明英宗合葬,还在两人的墓室里修隔断。虽然两宫并尊,可大部分和亲妈亲,康熙是他妈死得早,而且孝惠章皇后也是心大之人,所以长寿。慈禧太厉害,他儿子害怕他不亲近她,不过她是女强人,儿子不亲近不妨碍她掌权。
嫡长子继承制弊端很大,为什么一直坚持呢,是因为它是最稳定的方式。尤其是明朝将其发展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以后,就让很多人不敢觊觎皇位。嫡和长确定了其他的儿子即使再优秀也不能继承皇位。清朝雍正之后是搞了秘密立储,不过能看出来这些人在当时也没人能竞争过他们,除了咸丰,大多数皇帝即位前大家都猜到了。
虽然掌权是很多人的梦想,可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当皇帝,当太后的。必定非皇后非嫡子想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付出的努力太多,风险也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