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什么要派李广利远征大宛国只是为了
2024年03月11日 风云资讯
汉武帝为什么要派李广利远征大宛国?只是为了汗血宝马吗?
大宛国,位于汉朝的正西面,距离大汉大约一万公里,大宛出产良马,这些矫健善奔的马在当时就有“汗血宝马”的美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曾到过大宛国,受到大宛王的热情接待,张骞也见识到了大宛马的优良品性。
公元前104年,张骞回国后,汉武帝听张骞说西域大宛国出产良马,喜爱宝马的汉武帝便遣使带着千金及一匹用黄金铸成的金马,去大宛国换取大宛的良马。
没想到的是,大宛王毋寡也极喜爱自己国家的宝马,不愿意送给汉朝,汉使与毋寡没谈成,生气之下把金马击碎,准备回国。
毋寡认为汉朝远在东方,鞭长莫及,就命手下在汉使回国的路上将汉使击杀,并掠走其财物。
汉武帝得知汉使被杀,财物被劫,不禁勃然大怒,当即下诏发兵数万远征大宛国。
当时,汉武帝正宠爱“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夫人,他为了使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封侯,因为当时汉朝规定,无军功者不得封侯,遂封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数万大军兵发西域,以取回大宛良马。
汉武帝此番派李广利带兵出征,多少有点轻率了,因为李广利本身并无多大的能力,仅仅凭着其妹李夫人的受宠,而成为这次出征的首脑,第一次远征大宛,注定是要失败的。
李广利率兵一路西行,到达西域后,发现西域各国受匈奴及大宛国的威慑,不愿向汉军提供粮食和饮水,都闭门抗拒汉军。
不得已之下,李广利只好率军逐个攻打,有攻下城者,得到一些粮草饮水,而连攻数日不下者,只好绕城而走,汉军一路衰耗甚大,当到达大宛东镜的郁成城时,仅剩下数千人,且个个饥饿疲困。
大宛的郁成守军又顽强抵抗,汉军攻城不克,自身伤亡惨重,李广利一看汉军锐气尽失,连个大宛的边城郁成城都不能克服,更何况攻取大宛都城了,无奈之下,只好下令撤军,一路退回敦煌。
李广利此番出征,汉军生还者不过十分之一、二。李广利上书请求罢兵,汉武帝大怒,下令不许李广利军一人入关,凡有退入玉门关者立斩。李广利只好暂时屯兵于敦煌。
李广利两度远征大宛,前后历时四年,虽然第一次损失惨重,但汉军最终在第二次收服大宛国,还是有很大意义的,此战之后,大汉威震西域,西域诸国纷纷遣子弟入汉朝贡,并作为人质。
战后论功行赏,汉武帝果然以“万里而伐宛,不录过”,而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其他参与远征的汉将也各有封赏,那些本来是囚徒的从军者也都将功抵罪,而成为良民。
最后,问题来了,汉武帝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不去攻打汉朝的主要敌人匈奴,反而是为了区区几匹“汗血宝马”,而去攻打大宛国,是不是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其实,汉武帝派李广利远征大宛国,索取汗血宝马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因为,远征大宛是汉武帝“西域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武帝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汉武帝远征大宛并没有错,因为汉匈两强多年对持,如果汉朝不征服西域,那么,一旦西域诸国与匈奴联合,将会对汉朝带来很大的麻烦,而汉朝此番征服大宛,威震西域,则会使匈奴孤立,让大汉避免两面受敌的威胁之中。
其次,在汉武帝看来,汉朝过去对西域诸国的“德抚”效果不明显,没有征伐,西域诸国是不会真正臣服的,而这次征讨大宛国,让西域诸国得知大汉的强盛,都纷纷派子弟来朝做人质,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