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丁育儿笔记你是否在为熊孩子头疼4条秘
2024年06月19日 风云资讯
在育儿的路上,总会有许多烦恼,而最让人头疼之一恐怕是:孩子总是调皮捣蛋,不服管教吧!
这时候,我们作为父母的,不妨反思一下,会不会是平时自己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出现问题了呢?
比如,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立刻就批评孩子了呢?孩子在捣乱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试过用惩罚的方式制止孩子的行为呢?惩罚,在当下确实能立刻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短期内让孩子听话,但是从长远来看,惩罚只会导致孩子的四种反应:愤恨、报复、反叛和退缩。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指出:
孩子只有在和善、坚定的气氛里,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让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正面管教是一种可以培养孩子良好品格和能力,而且长期有效的教育方法。它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骄纵的方法,和善和坚定是它的基石。
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培养出自律合作的好孩子呢?
1、把事和人分开,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孩子闯祸了、不听话了,很多时候是孩子可能是因为还小,能力不足,并不是存心想捣乱。而有时候孩子已经认识到错误了,这时候如果我们还是斥责孩子的话,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没用,从而变得更气馁。
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尽量别说出那些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失败”的话,要把“事”和“人”分开。
比如三岁的孩子不会扣扣子,试了好几次都失败了,有点着急生气。这时,妈妈可以对孩子说:“你没把扣子扣好是很正常的,妈妈像你这么小的时候也不会扣”“我很高兴你一直在努力扣扣子”。这样孩子会从妈妈的话语中得到认可,扣子虽然没扣好,但是妈妈并没有轻视我。
真正的鼓励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要避免羞辱或者过度保护孩子的行为,不让孩子气馁;另一层意思是,明确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
2、了解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并正确应对有不良行为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我们要明确这些行为背后的目的,才能做出合适的应对。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
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很多困惑、失败和危险。他就需要不断补充勇气,来克服重重困难。而归属感就是勇气和自信的源泉。有归属感的孩子,遇到了挫折和失败会坦然面对、淡然处之。而没有归属感的孩子,一般都很不自信,他们会通过寻求别人的认可,来补足自己内心的缺失。
孩子寻求归属感的手段,是有很多错误的,主要存在这四个方面:
(1)寻求过度关注
这样的孩子通常非常”黏人“。针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要给他们留出自我认可的空间和时间,不要给孩子过度的保护。
比如妈妈在厨房做饭,而孩子在客厅一直叫妈妈,让妈妈陪他玩,想要寻求妈妈的关注。这时妈妈可以只回应,而不妥协。如果孩子依旧不依不饶,来到厨房扯着妈妈的衣服叫妈妈陪他玩,这时,妈妈可以蹲下来,情绪平稳地跟孩子说:“妈妈现在很忙,再过20分钟,妈妈就陪你玩。现在,你自己先在客厅玩一会儿吧!”引导孩子找些有趣的东西玩,让孩子明白自己一个人玩,也很有意思。
我们在对孩子的关注时,要区分什么是适当的关注,什么是过度关注。
如果发现孩子没有什么正当理由,却让我们不停地为他们忙碌,就可以确定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过度关注。这时我们要告诉自己,我们的回应应该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孩子明白,他自己是有能力的,不到万不得已,他不需要别人帮助。
(2)顶撞父母
面对孩子顶撞父母的情况,这时气氛一般不是很好,我们要先从冲突的局面中退出来。等气氛平静后,我们要放下身段,仔细询问和观察孩子,看是不是有什么愿望没有满足,或者是对什么有负面情绪。这时,我们可以问:“你是不是想要什么东西?”“你是不是对妈妈的上次批评不满意?”“你是不是感觉委屈?”等等。
明确表达对孩子的理解,然后和孩子享有适当的权利,和他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3)报复行为
针对孩子的报复行为的正确应对方法是:
不要还击孩子的报复行为;孩子如果总犯同样的错误,大人更要平心静气,不能被孩子的怨气所“激怒”;另外,保持和孩子沟通的大门一直敞开,要平等地和孩子说话,不要居高临下地“对”孩子说话。比如孩子说脏话,这是很让我们头疼的问题。应对说脏话的最佳处理方式是:冷处理。我们一定要保持平静的外表,用正常语气告诉他,说脏话是不对的。
如果下次又说脏话了,我们甚至可以根本不用搭理,就这样晾着他。总之,我们不能被说脏话的孩子激怒,要不然孩子会不断用说脏话来捉弄我们,这也算是一种报复。此外,还可以用有趣的事情吸引孩子正确说话,转移他对脏话的注意力。
(4)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的孩子,往往是没有归属感和自信心的,甚至,他们觉得自己不可能有所归属,所以干脆放弃。
那些看起来笨手笨脚的孩子往往都是很不自信的,他们会用表现出来的愚蠢来回避努力,等于告诉别人,你看,我就是这么没用,不要理我。
而孩子自暴自弃的成因,往往是父母言行导致的。
作为父母,都很爱孩子,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养成好的习惯,少走弯路,少犯错。然后,我们就监督他们,想方设法预防他们不要犯错误。
在孩子没有犯错误的时候,就不断告诫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孩子一旦犯错误,我们反复地指责,都跟你说过了,你怎么还是这样。这样的言行,其实暴露了父母的不自信。
应对自暴自弃的孩子的方法是,孩子有不足之处或者犯了错误,不要强调他们的“短处”也不要批评他们的错误,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补足缺点”和“避免错误”的方法。用耐心和时间来教会孩子做正确事情的具体步骤和详细技巧。
比如,我们可以把一个具体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步骤,让孩子稍微动动手、动动脑就可以得到小小的成功。成功聚少成多,逐渐有了成功的体验,孩子也就慢慢找回了自信。
3、在孩子违反规则时,我们要用“坚定”的态度执行在孩子违反规则的时候,我们要用“坚定”的态度执行约定和规则,而不是用“强硬”的态度迫使孩子遵守规则。教会孩子不仅要尊重规则,还要尊重他人。
比如孩子吃饭时间总是不好好吃饭,这时,我们可以提前跟孩子约定好,如果超过一个小时,就要把饭菜收走,没得吃了,要到下一餐才有东西吃。这样,孩子知道了如果不遵守约定,就会饿肚子。
比如孩子生气着急,一有什么事情不如意,就会打妈妈来发泄出气,这时,妈妈可以说:“啊,我知道了,你是想玩拍拍打打的游戏。”然后用同样的力度在同样的位置打孩子一下。孩子可能会更加愤怒,再打妈妈一下。妈妈仍然保持游戏的态度,再打回去。妈妈继续这个游戏,直到孩子自己停下来。很少有孩子愿意继续玩这个游戏,因为他们也怕疼。
这样,我们就教会了孩子,尊重别人的权力——你不喜欢别人打你,就不要打别人。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孩子也要尊重大人。
4、孩子犯错后,让孩子共同参与解决问题孩子犯错后,我们要让孩子为自己造成的问题负责,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结果,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正面管教》这本书中,为我们总结了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素,分别是:相关、尊重、合理和与帮助。
比如孩子在家玩球的时候,打碎了一个杯子,这时,家长应该做的不是臭骂一顿孩子,而是要解决问题。但是解决问题,并不是叫孩子在一边罚站,罚站和打碎杯子是不相关的,这不相关的解决办法是没有意义的。第二个要素是尊重,我们一直骂孩子,是不尊重孩子,而不收拾残局,是不尊重事实。第三个因素是合理,也就是说这个解决方法要可操作,比如一起打扫。帮助就是孩子能从这件事中学到东西,比如下次玩球的时候要避开有东西的地方。
最后,孩子很多时候犯错并不是因为他们本性上是坏的,所以对待做错事的孩子,我们不要惩罚他们。而是应该正确地看待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用鼓励的方式去消除这些动机。同时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育儿路上最需要耐心,就让我们耐心地陪孩子慢慢变好吧!
参考书籍:
《正面管教》简·尼尔森
《孩子:挑战》【美】鲁道夫·德雷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