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斯卡纳上门维修电器自救5年烂尾楼渐渐有
2024年07月31日 风云资讯
利海托斯卡纳三期如今绿植遍地
河南商报记者刘远怀文/图
在郑州,提起利海托斯卡纳三期(又称绿洲花园),很多人都会想起“烂尾楼”。但作为较早搬进“烂尾楼”的业主,刘浩(化名)等人已经在这个院里生活了5年。
从刚开始的黄土裸露到现在绿植遍地,从无水无电到一户一表,从扛煤气罐到用上天然气……5年来,小区一步步改变,刘浩觉得他们这些业主共同经历了磨难,邻里关系也要比其他小区更加融洽,即使买了二套房,他也没有搬走。
突然的烂尾
开发商破产、物业撤离
想起8年前签下购房合同的那一刻,刘浩说很不容易。
那时他租住在郑州的城中村,为了拥有一套精装房,凑够了首付,在利海托斯卡纳三期购买了一套10楼的房子。随后的8年,刘浩总结为一路心酸。签订合同时,房子的地基刚刚打好,他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来看看进度。但楼房主体完工后,进度便几乎停滞了。
2014年底,利海集团郑州多个项目爆出资金链断裂问题,破产的传闻不断。“当时有村民在工地上一直守着,后来开发商资金链彻底断了,售楼部的人都跑了……”刘浩欲言又止。
开发商破产,业主们无奈之下只好收房。此时,26号、27号、28号三栋楼在一个院子,开发商承诺的精装修基本没有,29号、30号楼各自在一个院子,水电等基本生活设施已经安装。到了2016年10月左右,原本负责小区日常事务的物业公司也撤离了。
艰难的入住
高层无电梯,物品全靠人力搬运
没有开发商,没有物业,从2015年开始,不少刚需业主便在这片黄土裸露的小区里生活。“下雨天院里都是泥,荒草有半人高。”业主王婷(化名)回忆起最早的生活。
“没有电还好,没有水是真不行,一开始我们从29号楼接水提到楼上。”家住26号楼的王婷,刚刚生完小孩,便将孩子放在老家来到郑州工作,原本想在交房后让女儿在郑州生活的愿望,因为房子烂尾而不能实现。
29号楼在另一个院子,业主们为免奔波之苦,便集资将水管分别引到26号、27号、28号楼楼下,接了水再往楼上提。
因为电梯配件不全,再加上没有电,根本无法运行。提水、搬家具、装修物料……任何物品都需要走步梯一点点搬上楼。
王婷说,做饭用的煤气罐也需要人工搬运。“不想搬就多出点钱,卖煤气的能爬楼送上门。”因为用煤气罐,27号楼一位业主家还着过火。
谈及着火,业主们还有一个无奈:小区虽然铺设了消防管道,但管道内没有水,至今也没有通过消防验收。
痛苦的自救
业主集资完成基础生活设施建设
一名不愿具名的业主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被迫收房后,因为楼栋建设进度不一,不同楼栋的业主一开始很难团结在一起,甚至在一个院子里的三栋楼的业主,有时候也很难站在一起。
2017年春节刚过,一次长达十余天的停电,打破了这样各自为政的局面。当时,利海集团留下的负责收尾的工作人员不再承担小区的电费,正月十七,停电开始了。
36万多元的电费需要小区业主缴纳,因为各楼栋意见不一,始终无法凑齐。后来经过各方努力协调,小区内部业主代表也坐在一起协商讨论,最终缴纳了电费,恢复了供电。不过这个时候,他们用的还是施工用电。
在刘浩看来,小区最大的变化发生在2019年。“2018年开始我们小区自发开会讨论,遇到问题业主们一块商量。到2019年成效呈现出来了,正式水用上了,天然气用上了,园林绿化也有了。”
而该小区的正式电,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改善的保障
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
因为小区没有物业,一些热心业主便自发承担起了物业的职责,郭自超就是这些业主的带头人,也是小区的楼院长。
保障小区的正常运转需要费用,怎么办?小区保洁员、保安的工资,以及卫生费、设施维修费等费用都公示在各单元门口,每月由各户均摊。“平均到每户多少钱,每个月就交多少钱的物业费,保证公平公正。”郭自超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小区还成立了由社区党支部牵头的融合共治管理架构,对小区进行管理。
今年疫情期间,三栋楼的20多名业主自愿报名参与疫情防控,在当地办事处、社区协助下,保障小区居民的安全,还号召业主给岐伯山医院捐款34856元。
除了管理,在长兴路街道办事处的资金支持下,小区院子里黄土裸露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善。“一下楼就是绿油油的,心情也会好很多。”王婷说。
未来的期望
烂尾小区越来越像一个家
“外人看我们就像看笑话,利海托斯卡纳三期在郑州也成了烂尾楼的代表,但我们在一点一点地做这些事。”郭自超说。
据了解,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2018年10月前后,小区接通天然气;2019年1月,26号、27号、28号楼接上自来水;而正式电也将在近期正式接入。
未来,业主们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房产证、消防、物业等等,但对他们来说,小区不再是那个黄土裸露、没水没电没电梯的烂尾楼,而更像是一个家。
正如业主刘浩所说,他在别处买了二套房,但他仍然选择住在这里。“邻居们因为维权,接触比较多,关系比较好,一路走来不容易,对这个小区也有感情了,想一直在这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