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不要起名字现在还要不要讲究辈分
2025年10月21日 风云资讯
作者拜访百岁长辈
人与人之间相遇都得相互称呼吧,但小时候有关称呼有两个疑问一直缠绕于我的心头,一是遇见一个陌生人就急得不知叫什么好!二是村里的人们大多都叫我父亲为XⅩ哥,而我得称呼村里的同姓人为公公婆婆、太公太婆。随着年龄的长大和父亲的解释,才渐渐知道这其中涉及到辈分的大小问题,特别是知道了我们在族中是处于辈分最小的位置。
辈分,是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也指家族、亲友之间的世系次第。主要分为长辈、平辈和晚辈。亦作“辈份”。辈分是和父母有直接或间接血缘关系的人之间按家族的遗传所产生的级别关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辈分的含义与范畴也在不断变化。辈分的划分包括了社会辈分和家族辈分两种属性。
社会交往辈分首先是按年龄来划分。一般来讲,年龄差别大于一轮,即12岁,就可以按长辈称呼对方,这样实际上有尊重他人的意思。当然,如果对方通情达理,往往会说,咱们是同辈,叫哥或叫姐就行了。
如果相差20多岁,就是妥妥的叔叔阿姨。相差七、八年内,可视为同龄人,随意一些也无所谓。对于相差10~20岁之间要注意长幼分出大小。当然这也只是一个供参考的模棱概念,不可用对待数学题那样的态度“岁岁计较”。
其次是按社会关系划分。例如,A和B的岳父C原来是同事,现在B也进入这个单位工作,虽然B和A年龄相差不是很大,但是因为A和自己的岳父C共事过,一般情况B和A不宜以兄弟相称,B在大多数场合应当称呼A为长辈。
再次是按血缘关系。例如,甲和乙年龄相近,但是乙和甲的爷爷是表兄弟,那么甲一般情况也应当称呼乙为长辈,而绝不能以兄弟相称。
还有就是有些特殊情况。譬如陌生人之间,中青年女性不喜欢别人称呼长辈,当然年龄相差很悬殊的例外,而中年及以上的男性倒是喜欢对方称呼自己为长辈。所以,在陌生场合,称呼女性为长辈、称呼男性为同辈,有时候会引起对方的不适。另外,还要根据场合适当考虑被叫者的感受,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来,尤其是在单位里,准确称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称呼不当,会造成对方的不乐,甚至于私下存了意见。想当年某个公共场合,我的一个学生直呼我的姓名,尽管我当时表现出无所谓,但毕竟到今天我还能记起这档子事。由此不禁让我想起当年单位的一位老领导教育我们,如果遇到不知如何称呼长者时,可在姓氏前面加个“老”字也不失为一种方法,实在是终身受益。
以上是社会交往的辈分划分,再来说说家族辈分的划分与区别。
关于家族里的辈分,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譬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让座、让路,座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会受到宗族礼法的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
一个家族的辈分划分主要分为长辈、平辈和晚辈,具体包括高祖辈——鼻祖、远祖、太祖、烈祖、先祖。曾祖辈——高祖、曾祖。祖辈——祖父、祖母。父母辈——父亲、母亲和我自身,以及子辈——儿子、孙子、曾孙、玄孙等晚辈。人们常说的祖宗十八代,形容家族的源远流长。所谓的祖宗十八代,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上按次序称谓有: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下按次序称谓有:子、孙、曾、玄、来、晜、仍、云、耳。
在同族众多成员中,如何分辨不同的辈分呢?
为了记录家族的繁衍发展,家族会用家谱的形式表现辈分的座次与区别。这个辈分在家谱里也称字辈、班辈、班字、辈次、字排、排行、字行、行字、行辈、派字、字派、派行或字辈谱等等。辈分是用一个特定的字来表示家族中的某一代、某一辈,若干个字辈字接起来,便构成了这个家族的辈分。辈分跟年龄并没有必然联系,有的相差几十、上百岁,但他们却是同一辈人,如人们常说的“小叔子大阿侄“便是这种例子。有的把这些辈分字编成几句吉祥如意的话,有的文人甚至写成一首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辈分歌“,譬如《翠峰孙氏宗谱》其中的诚十一祖派下统行是“魁淮宏允立,孝节尚芳明,显达功名著,荣华福禄登”。又如《汪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正大光明,成先于后,世泽延长,齐家有猷。”这些“辈分歌“意境美好,朗朗上口。
家谱中所制定辈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在于明世系辈次,序长幼尊卑,避免因世代相传久远、子孙不断繁衍而造成辈分上的混乱。也是避免出现同宗同祖联姻、预防一房因人丁兴旺而异辈之间产生同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对于辈分的讲究程度正在下降。由于很多已经是独二代了,叔伯姑舅姨的亲戚都没有了,血缘稍近一点的也都是父母的堂、表兄弟姐妹了,还只是在春节一顿饭的功夫,孩子连人都认不清,更不要讲怎么称呼了,论辈已经说不清了,叔叔阿姨取代了所有称呼。更严重的是在思想意识里对辈分已经没有什么位置了,从不同角度表现出无辈分的观念。
首先是辈分观念淡化,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遵守辈分排序,在交往中对长辈或者年长者直呼其名。其次是名字中体现的辈分字基本消失了。年轻人不再遵循按家谱字辈取名的传统,更倾向于给孩子取有诗意或有特点的名字。再次是因为受社会公平与个人自由的影响,年轻人越来越不接受传统的辈分观念,认为这种观念束缚了个人,希望名字能够体现个性和自由,而不是受到家族辈分的限制。另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得信息更加流通,人们的思想也更加开放。这种变化使得年轻人更加追求个性和自由,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遵守辈分制度。总之,年轻人对于辈分的讲究程度下降,反映出社会文化的演变和年轻一代对于传统观念的重新审视现象。
综上所述,辈分不仅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现象,也是一种深刻而有意思的象征,反映了中国历代的社会结构、家族秩序和文化传统。是继承发扬光大还是让其传承断层,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作者:孙法中)
附:称呼一览图
(《称呼图》根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