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建筑钢材

电动车撞电动车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2023年07月19日 风云资讯

电动车撞电动车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1.电动车[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撞电动车交通事故[“交通事故(Traffic Accident)”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怎么处理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八条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是指简称“交通'车辆和行人在道路上的流动和滞 留。]事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造**员死亡、受伤的;

(二)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当事人对事实或者成因有争议的,以及虽然对事实或者成因无争议,但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的

(三)机动车[机动车的英文名称为MV(Motor Vehicle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机动车辆”。]无号牌、无检验合格标志、无保险标志的;

(四)载运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以及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传染病病源体等危险物品车辆的

(五)碰撞建筑物、公共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

(六)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的

(七)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或者***品嫌疑的;

(八)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发生财产损失事故,并具有前款第二项至第五项情形之一,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可以在报警后,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停车位置,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处理。

2.新交通法对电动车发生事故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指依保险法和公司法设立的公司法人。]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2)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为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等交通工具。]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从2010年1月1日起国家实施了电动车国家新标准。标准将“40公斤以上、时速20公里以上的电动自行车[人力脚踏驱动的两轮车。],称为轻便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摩托车,划入机动车范畴”,与原有的电动自行车区分开来。

“超标车”一旦造成交通事故,由于其部分关键技术指标超出了电动自行车标准的规定,且动力性能明显高于其他非机动车,在司法实践中会被判定为机动车,从而使驾驶人在事故责任认定以及后续赔偿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扩展资料:

电动自行车的部分限制条件:

1、车速限制

新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不得超过25km/h,主要是考虑到如果车速过快,将直接增大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骑行人做出相应避险动作的时间很短,刹车距离也会相应变长,很容易与其他交通工具或行人发生碰撞,有时甚至还会出现侧滑摔倒等失控现象,造成了许多人身伤害事故。

因此,将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是确保安全的重要前提。

2、尺寸重量限制

新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前、后轮中心距不大于1.25m,车体宽度不大于0.45m,整车重量(含电池)不大于55kg。

主要是考虑近些年,部分“超标车”车体越来越长、越来越宽,重量越来越重,外观和性能都逐渐摩托化,严重挤占了非机动车道的空间,这类超大车辆极易与其他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发生碰撞。同时,如果电动自行车整车重量过重,碰撞时由于冲击力较大,将给对方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为确保交通安全,必须对电动自行车长度、宽度以及整车重量加以限制。

3、脚踏功能

电动自行车从根本上说是带有电动助力功能的自行车,应当符合自行车的相关特征,即能够由人力驱动行驶。

如果没有脚踏骑行功能,电动自行车在产品形态、动力来源、使用方式等方面就与电动轻便摩托车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也就无法纳入非机动车管理。

此外,脚踏骑行功能还能够让消费者在车辆故障或电池乏电时继续行驶,避免了长距离的推行,更加便利消费者使用。根据国际经验看,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只有具备脚踏骑行功能的电动两轮车才能纳入非机动车范畴。为此,新标准中规定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脚踏骑行功能。

参考资料:

北京公安交通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百度百科-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3.电动车发生车祸怎么处理

1、确定事故责任:处理电瓶车[电瓶车我们又称为“电动车”,它是由蓄电池(电瓶)提供电能,由电动机(直流、交流,串励、他励)驱动的纯电动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程序一般先由交警部门勘查现场和调查后确定事故责任,根据事故责任大小承担相应责任,此时要保留好事故责任书,若对结果有异议,可在责任书有效期内持此责任书申请复议。

2、起诉鉴定索赔:然后是起诉,申请伤残鉴定,以鉴定为准在进行索赔:若事故中,有伤残情况的,可向法院起诉,申请伤残鉴定,以鉴定为准再进行索赔。索赔时,先由强制责任险保险公司在保险限额内承担,不足部分由双方按责任比例承担。

3、保全证据,沟通:最后,交通事故成因比较复杂,应尽可能多的拍取事故现场的照片,保留好事故认定书等证据,保持礼貌文明的态度与对方、交警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调解。电动车是属于交通工工具的一种,对于其的驾驶也是要遵守相应的交通安全规则,除了交通事故,同样也要按照相应的程序处理,不然到时候因程序的问题导致自身权益受损就不好。

4.小车与电动车发生交通事故一般怎么处理

电瓶车不应该会是全责,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电瓶车是非机动车,轿车是机动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条规定: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因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各种责任划分比例如下:

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70%-90%的赔偿责任;

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60%的赔偿责任;

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一方负主要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50%-20%的赔偿责任;

5、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一方负全部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机动车一方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6、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5.电动车车相撞如何处理

电动车和汽车相撞,首先应当确定电动车是否是机动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家标准《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GB17761—1999)“技术要求”第5.1.1规定:“最高车速,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第5.1.2规定:“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Kg”。第5.1.3规定:“脚踏行驶能力,电动自行车必须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30m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

如果是40公斤以下,最高车速不大于20km/h,且具有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的话,电动车应该属于非机动车。反之则属于机动车。

处理办法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6.电动车事故如何处理

简单的小事故就相互宽容一些,协商处理。

建筑与装饰杂志

传奇故事编辑部

商讯

  • 友情链接